- 發布全球最快AI訓練集群 華為四招布局計算產業
- 2019年09月19日 來源:證券時報
提要:在主題演講中,胡厚崑“云淡風輕”地發布了一個全球第一的產品——全球最快的AI(人工智能)訓練集群Atlas 900,并同步發布了基于昇騰的華為云EI集群服務。比Atlas 900更為值得關注的是隱藏其后的邏輯。
“過去半年,華為是頂著巨大壓力走過來的,現在還不錯,像今天早上的上海天氣,秋高氣爽,云淡風輕。”在9月18日開幕的第四屆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如此開場。
在主題演講中,胡厚崑“云淡風輕”地發布了一個全球第一的產品——全球最快的AI(人工智能)訓練集群Atlas 900,并同步發布了基于昇騰的華為云EI集群服務。比Atlas 900更為值得關注的是隱藏其后的邏輯。“華為在2年前發布了‘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的愿景,聯接和計算是智能世界的兩大關鍵技術。”胡厚崑表示,華為將錨定兩大關鍵技術,不斷投資。
發布“殺手級”產品
鎖定2萬億美元藍海
本次大會上,華為發布了“殺手級”產品——全球最快的AI訓練集群Atlas 900。胡厚崑介紹,這款產品匯聚了華為十多年的技術沉淀,由數千顆昇騰處理器組成。在衡量AI計算能力的金標準ResNet-50圖片分類模型下,Atlas 900只需59.8秒就完成了訓練,在同等精度下比原來的世界紀錄快10秒。
華為現場展示了一個“快”案例:在一張南半球的星空圖上有20萬顆星星,在當前,天文學家從中找出某種特征的星體需要169天的工作量,但Atlas 900只需要10秒鐘。
為了讓各行各業獲取超強算力,華為將Atlas 900部署到云上,并在本次大會上推出華為云EI集群服務,即可以極優惠的價格開放給全球科研機構和大學使用。胡厚崑介紹,Atlas 900的強大算力,可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與商業創新,比如天文探索、氣象預測、自動駕駛、石油勘探等領域。
Atlas 900效果正在顯現。在本次發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就表示,打造中國首個動態進化的E級AI超算系統——鵬城人腦2.0版本(升級版)將采用華為的Atlas 900。
“聯接和計算是智能世界的兩大關鍵技術。”胡厚崑表示,二者缺一不可,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其中,計算是人類能力的延伸。“預計5年后,AI計算所消耗的算力,將占到算力消耗總量的80%以上,計算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智能時代。”
智能計算將構建一個巨大的產業藍海。胡厚崑引用Gartner的數據,預計到2023年,計算產業的規模將超過2萬億美元。“從大型機到個人計算機,從智能手機到可穿戴設備,計算能力日益成為人類能力的延伸。”
胡厚崑稱,進入智能時代,計算將呈現出三大特征:一是人類會對算力高度依賴,實際上AI就是基于統計的暴力計算;二是計算無處不在,而不僅僅是分布在中心側;三是端邊云協同,華為認為最理想的模式即是,中心側負責通用模型的計算,為端側的個性化計算和邊緣側的專業化計算提供協同支撐。
四招布局計算產業
在計算領域,華為的發展戰略是什么?胡厚崑介紹,華為將堅定不移地投入計算產業,并從四大方面進行布局:對架構創新的突破、對全場景處理器族的投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策略,以及不遺余力地構建開放生態。
在架構創新上和投資全場景處理器族方面,華為發布了多個系列的處理器,包括支持通用計算的鯤鵬系列、支持AI的昇騰系列、支持智能終端的麒麟系列,以及支持智慧屏的鴻鵠系列。
在商業策略上,華為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胡厚崑強調,華為不直接對外銷售處理器,將以云服務面向客戶,以部件為主面向合作伙伴,優先支持合作伙伴發展整機。
例如,在硬件上,華為將服務器主板、AI模組和板卡等硬件開發給合作伙伴,幫助伙伴做好整機和解決方案;軟件上,華為把服務器操作系統、數據庫、AI開發框架等軟件開源,幫助伙伴做好商用版本,讓軟件開發更簡單。另外,華為不做應用,但給合作伙伴提供工具和團隊,幫助它們更高效地做好應用開發和遷移。
當日,華為還宣布將升級沃土計劃,投入15億美元,使開發者的規模擴大到500萬人。據悉,自2015年發布沃土計劃以來,華為已經發展了130多萬開發者和14000多家ISV(獨立軟件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