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底”長征汽車:豪擲數十億押注氫能 長城商用車項目不只想拿生產資質?
- 2021年06月09日 來源:中國財經網
提要:“長城汽車的確有意向重組長征汽車,目前雙方已經在洽談中了。”一位長征汽車內部人員告訴記者。
“長城汽車的確有意向重組長征汽車,目前雙方已經在洽談中了。”一位長征汽車內部人員告訴記者。
公開資料顯示,長征汽車是河北省內唯一一家地方政府擁有100%股權的具備N1-N3類(輕型、中型、重型)商用車整車,以及專用車生產制造資質的企業。若長城汽車重組長征成功,其將繞道拿下商用車生產資質。
今年3月,長城汽車對外宣布將在年內完成100輛49噸氫能重卡應用項目落地。彼時,就有一位接近長城汽車的相關人員向記者透露:“接下來長城將收購一家商用車企業,以推進商用車項目。”
1
只為生產資質?
長城計劃重組長征汽車,其實早有端倪。
今年5月,長城控股集團與邢臺市信都區人民政府簽署長城控股平臺商用車項目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開展新能源商用重型卡車研發及生產。當時,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親赴現場。
啟信寶顯示,河北長征汽車制造有限公司(即長征汽車)由邢臺龍岡投資發展有限公司100%控股,而后者則由邢臺市信都區財政局100%控股。
上述長征汽車內部人員向記者透露:“此次長城重組長征汽車,應該是政府推動的項目。”據了解,在長城控股平臺商用車項目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上,邢臺市政府方面曾表示,要推動長城商用車項目早日瓜熟蒂落。
如果此次重組長征汽車成功,長城汽車將拿下商用車生產資質。長征汽車官網顯示,其沿用了原長征汽車品牌的全套生產資質,是河北省一家具備貨車類(含越野車)和專用車類產品的生產制造資質的國有企業。
但長城計劃重組長征汽車,或許并非只是看上生產資質這么簡單。2018年,長征汽車建立了歐洲太脫拉最新一代生產線,并于同年6月與捷克太脫拉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及《專有技術許可協議》,全面研發、生產最新一代太脫拉重卡。目前,太脫拉特種車仍是長征汽車的主營產品之一。
“太脫拉技術主要用在特種車上,越野性能比較強。”一位重卡工程師告訴記者,不過由于市場有限,使用太脫拉技術的企業在國內不是很常見。
這一點,與眼下長城主攻越野車市場的戰略不謀而合。而手握太脫拉技術和生產資質的長征汽車,對此時急于進入商用車市場的長城來說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2
拯救長征汽車
長征汽車雖誕生于1950年,但名氣卻并不高。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長征汽車曾在三峽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表現不俗,一度整車年產銷量實現2000多輛。而后因為種種原因開始走下坡路,甚至瀕臨破產。
直到2018年,長征汽車與捷克太脫拉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同年,長征汽車又與意圖“北上”開拓市場的華菱星馬(即現在的漢馬科技)成立合資公司,其中長征汽車以生產資質、車間和設備為基礎,借助華菱星馬的技術和人才支持,合作建設LNG重卡汽車項目。
簽約后7天,首批24輛“長征牌”LNG清潔能源重卡組裝下線。然而,此后長征汽車與華菱星馬成立的合資公司再無音訊。漢馬科技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個項目已經‘流產’了,當年雙方簽約后就沒有任何進展了。”
項目流產背后,生產基礎薄弱是長征汽車的“軟肋”。在2019年前,長征汽車只有總裝工藝,沖壓、焊裝、涂裝這些汽車整車生產必備的工藝盡數缺失。這意味著,一直以來長征汽車只是承擔著組裝的角色。
上述長征汽車內部人員對記者說:“長征汽車也就是這兩年才恢復業務,在終端市場的認可度并不高。”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長征汽車累計銷量為175輛,4月銷量僅為61輛。因而對長征汽車來說,此次長城重組能否順利完成尤為重要。
3
長城的商用車局
從今年前4個月的銷量來看,長城汽車在自主三強中位列第三。但與“對手”相比,只有長城在商用車市場中缺席。
2018年11月,長安跨越斥資3.5億元收購北奔重型汽車重慶有限公司,成立重慶長安跨越商用車有限公司。2020年,吉利商用車集團收購華菱星馬,以擴大在商用車領域的版圖。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城亟需補上在商用車市場的空缺。
此前有消息稱,長城汽車曾密集發布大量與重卡相關的崗位招聘,并于2020年成立了重卡項目組。同時,今年年初長城汽車注冊了“猛犸象”、“劍齒虎”等一系列待用的商用車商標。
從目前長城汽車的舉動來看,商用車項目主要是圍繞氫能。按照規劃,未來兩年內,長城汽車核心氫能動力系統零部件將供應公交/大巴+重卡/物流車+乘用車三大平臺。同時,在氫能上的投資手筆不亞于一場“豪賭”,過去6年時間里,長城汽車在氫能領域已經累計投入20億元用于研發,未來還將投入30億元。
長城汽車之所以斥巨資在氫能商用車上,正是看到了該領域的增長空間。平安證券分析師王德安認為:“商用車保有量僅占我國汽車保有量的12%左右,卻制造了道路交通碳排放的56%。氫燃料電池更適用于商用車,將大幅降低碳排放。目前國內燃料電池處于示范階段,2050年目標超過500萬輛/年。”
事實上,除長城汽車外,多個車企都在加速布局。長城汽車的“參賽”,將使得未來商用車市場的競爭更具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