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源果汁連續6年扣非凈利為負二次“賣身” 天地壹號擬36億控股拓展果汁飲料市場
- 2019年05月28日 來源:中國經濟網
提要:日前,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與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壹號”)和廣州和智訂立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根據框架協議,天地壹號等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人民幣36億元,占股60%;匯源果汁以資產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這些資產包括“匯源”商標。
作為家喻戶曉的“國民飲料”,在欠下百億元巨債、停牌時間長達一年之久后,匯源果汁決定尋求新的出路。
日前,匯源果汁發布公告稱,與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地壹號”)和廣州和智訂立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根據框架協議,天地壹號等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人民幣36億元,占股60%;匯源果汁以資產出資方式出資24億元,這些資產包括“匯源”商標。
值得一提的是,合資公司將由天地壹號控股并委派經營管理人員,匯源果汁只是向其提供原料及代加工生產服務。
對于合資公司的主導問題,以及未來天地壹號是否將全權負責匯源果汁的下游經營,5月23日,長江商報記者分別聯系了匯源果汁和天地壹號進行采訪,但雙方均表示一切均以公告為準。
回想10年前,可口可樂試圖以179.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3億元)收購匯源果汁所有股份,但沒有成功。如今,匯源果汁在市場上的份額亦開始收縮,逐漸被味全、農夫山泉等旗下的果汁品牌蠶食。這次和天地壹號合作,匯源果汁真的能走出困境嗎?
匯源果汁36億“賣身”
停牌整整一周年,并且非常“缺錢”的匯源果汁集團,迎來了新主——賣蘋果醋的天地壹號。
日前,匯源果汁發布公告,該公司與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天地壹號)及廣州和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廣州和智),簽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天地壹號等持股60%,匯源果汁持股40%。
根據框架協議,天地壹號等以現金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人民幣36億元,占股60%;匯源果汁以資產出資方式向潛在合資公司出資24億元,包括匯源果汁商標。
合資公司成立后,合資公司將以人民幣30億元向匯源集團受讓合資公司開展經營活動所需要的資產、股權和渠道,以拓展果汁市場。
同時,匯源與天地壹號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匯源果汁向合資公司以及天地壹號提供果汁生產所需的原料(果漿及濃縮果汁)及代加工生產服務。
公告一出,引發了對于匯源再次被收購的討論。4月28日,匯源集團副總裁李生延澄清,這是合作并非交易,“相當于請一個管理團隊、帶著資金過來與我們一起把匯源果汁事業發揚光大。”4月29日,天地壹號創始人陳生也對媒體表示:“天地壹號與匯源的合作,是中國果醋巨頭與中國果汁巨頭之間優勢互補的強強聯手,不是什么賣身,更不是什么蛇吞象。”
對于今后誰將在合資公司占據主導權的問題,天地壹號與匯源果汁的相關負責人并未過多回應長江商報記者的采訪,只是表示,“以具體公告為主。”
匯源集團方面表示,他們一直積極尋找其他投資者投資其業務的機會,而本次交易若落實,將與合作方在產品類別、營銷區域、行銷渠道等多方面實現互補,有利于擴展及發展果汁飲料業務。如果未來合資公司良好運營,匯源將能獲得穩定的業務訂單、持續的經營現金流,公司的現金狀況能得以改善,并將緩和債務狀況。
目前,匯源果汁已經連續兩年(2017和2018年度)未能發布業績報告,而匯源果汁2017年中期業績顯示,其負債已高達114億元。截至2017年6月30日,匯源果汁的負債比率高達82.5%。與此同時公司經營業績慘淡,自2011年以來連續6年扣非歸母凈利潤為負。
資料顯示,匯源股份及債券自2018年4月3日起,已暫停在聯交所買賣。公司董事執行董事現在只剩三人,分別是創始人朱新禮、朱圣琴、鞠新艷;朱圣琴是朱新禮之女。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筆交易如果能夠達成,起碼能使得目前身負巨額債務的匯源能得到喘息之機。
“雙方如果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前景還是可期的”,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匯源擁有全產業鏈優勢,而天地壹號擁有南方市場優勢和營銷優勢,這項合作看起來對匯源而言是最好的結果。”不過,他也表示出擔憂,未來天地壹號的入局是否能挽救品牌嚴重老化的匯源仍是巨大問號。
值得注意的是,從合作雙方發布的公告來看,尚未披露匯源果汁的注冊商標具體的評估值情況。有業內人士表示,“上述合資公司成立之后,潛在的隱患是,有可能會誕生兩個“匯源”果汁品牌,而合資公司的業務,有可能會與作為上市公司的匯源果汁形成沖突。”
天地壹號市值縮水近半
與匯源果汁相比,天地壹號名氣小很多。2015年8月登陸新三板的天地壹號,其主打產品是陳醋飲料和蘋果醋飲料,其董事長是以賣豬肉聞名的北大畢業生陳生。
資料顯示,天地壹號飲料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擁有10余家全資子公司,主要生產基地設在廣東省江門市,營銷管理中心設在廣州市天河區。它是國內較早進入醋飲料行業的企業之一。
事實上,相對于匯源果汁用品牌等出資的方式,天地壹號需要拿出36億元的真金白銀,而目前天地壹號最新市值約51億元,36億元并不是個小數目。
對此,天地壹號稱,此次投資將以公司自有資金和銀行融資投入,公司認為不會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不利影響。
但是,2018年年報顯示,天地壹號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為7286萬元;而2019年一季報顯示,公司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也只有8736萬元,并不算“富足”。
業績方面,2018年財報顯示,天地壹號實現營業收入21.17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23.76%,凈利潤3.40億元,同比增長10.55%,公司毛利率為62.42%。不過,這樣的銷售規模甚至不如與11年前匯源的規模體量,2008年匯源總收入為28.197億元。
對于天地壹號的發展,行業內普遍認為,作為佐餐飲料的蘋果醋很難在全國推廣。蘋果醋產品定位于佐餐飲料的策略一直沒有變化,主要消費渠道集中在餐飲和酒店,在商場及商超內則更多依賴于各種促銷活動來拉動銷量。
有業內專家表示,“市場競爭方面,蘋果醋飲品很難與酸奶、白酒及果汁等品類抗衡,品類如果想要獲得長足發展,必須成為獨立消費的日常飲品。”
目前,天地壹號市值縮水過半已是事實。2015年上市之初,天地壹號市值曾一度達到百億元。2016年后,天地壹號市值不斷下滑,截至2019年5月23日市值僅51.2億元,縮水近49億元。
天地壹號北拓市場收入增速放緩
目前,在天地壹號的業務中,蘋果醋飲料銷售收入營收占比在83%以上,并逐漸增長至94%,陳醋飲料銷售收入位居第二,占比逐漸下降。2015年登陸資本市場后,由于廣東市場出現飽和,有觸頂天花板的危機,天地壹號為了尋找更廣闊的增量空間,啟動“北拓計劃”。
從2018年財務數據來看,已經初見成效,其對廣東市場的依賴性正在逐步降低。2018年,天地壹號傳統市場(廣東、廣西、海南區域)營業收入為17.53億元,占營業收入的82.82%。而2016年、2017年,其傳統市場營業收入所占比例為91.37%和86.86%。
與此同時,2018年天地壹號新興市場(廣東、廣西、海南以外的市場)營業收入為3.5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6.80%,而2016年、2017年新興市場營業收入所占比例為8.63%以及13.14%,所占比例不斷上升。
不過,與初期的高歌猛進相比,公司北拓市場收入的增速明顯放緩。2016年-2018年,天地壹號省外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6.22%、64.62%、59.05%,增速明顯下降。同期,其省內市場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4%、15.01%、15.78%,增速放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對新興市場的發力也造成了天地壹號的銷售費用不斷上漲,2018年,天地壹號的銷售費用達到7.79億元,同比增長36.81%,占營業收入的36.81%,2017年銷售費用為5.48億元,2016年則為4.58億元。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天地壹號在銷售上投入大量資金,目前來看市場效果不明顯,易造成投入產出比失衡。“天地壹號沒有意識到,其廣東市場還未打牢就急于向外拓展,暴露出決策方面的弱點。”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市場份額、產品路線外,天地壹號還有另一個擔憂——食品安全問題。
近年來,天地壹號先后入股濃縮果汁供應商安德利果汁和海升果汁,天地壹號認為這有助于保障原材料供應,整合上下游資源。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天地壹號持有海升果汁17.68%的股份。2016年1月12日,天地壹號與海升果汁非全資附屬公司陜西海升訂立框架協議。據此,天地壹號同意于2016年期間內向陜西海升采購濃縮果汁。
2017年4月6日,陜西海升與天地壹號就未來持續關聯交易訂立框架協議,期限3年,預期截至2019年12月31日財政年度,天地壹號根據該框架協議應付的年度交易金額上限分別為4720萬元、4975萬元、5780萬元,共計約1.55億元。
但是在2018年10月,天地壹號擔任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達17.68%的海升果汁因使用“爛蘋果”生產果汁,被盒馬等超市下架,事后海升果汁表示,這是原料蘋果存放期長和高溫所致,不過股價仍然下挫接近2%。
入股海升果汁,天地壹號意在保障公司原材料供應。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天地壹號向陜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采購商品共計0.29億元,采購金額并不少,而在海升果汁自身產品質量飽受質疑的同時,天地壹號能否確保采購的原材料安全健康,仍存挑戰。
畢竟,天地壹號并不是第一次在此摔倒。2013年,天地壹號沖刺IPO,卻被曝光常年使用儲存不當或發生質變的隔年濃縮蘋果汁為原料,制作主打產品蘋果醋飲料。2013年8月,天地壹號董事長陳生對外公布了天地壹號終止IPO運作的消息。
某超市貨架上的匯源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