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礦開采信息服務商龍軟科技沖刺科創板
- 2019年07月25日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提要:日前,龍軟科技已完成科創板上市的第三輪問詢。上交所對公司提出了51個問題,涉及公司應收賬款、核心技術等關鍵項目。
摘牌新三板之后,龍軟科技將目光投向科創板。日前,龍軟科技已完成科創板上市的第三輪問詢。上交所對公司提出了51個問題,涉及公司應收賬款、核心技術等關鍵項目。
龍軟科技是國內領先的煤礦智能開采信息綜合服務商,主要為煤炭等資源開采行業提供安全生產管理與智能開采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公司在智能礦山信息化領域擁有完整的技術和產品體系。自成立以來,累計超過1400家煤礦單位及科研院所使用龍軟科技產品,其在大中型煤炭企業中享有較高知名度。
替代進口
我國是煤炭生產和消耗大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超過50%。由于煤礦地質構造復雜,開采難度大,重大安全生產事故時有發生。為扭轉這一局面,實現煤礦開采信息化、智能化、少人或無人開采成為行業共識。近年來,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煤炭工業發展,龍軟科技則是這一領域的先行者和龍頭公司。
招股說明書顯示,龍軟科技自成立以來自主研發了“龍軟專業地理信息系統”平臺構建技術、LongRuan GIS“一張圖”平臺及圖形處理技術、透明化礦山構建技術、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安全生產動態診斷技術等系列化核心技術。其GIS系列軟件可以滿足煤礦井下復雜地質條件下的信息化綜合需求。在面向智能開采的煤礦安全生產空間信息處理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領域,公司處于行業龍頭地位,具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
數據顯示,目前使用龍軟科技GIS系列產品的礦業集團或公司共有82家;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公布的“2018年中國煤炭企業50強”企業中,40家大型煤炭集團使用公司產品。截至招股書簽署日,龍軟科技共取得12項國家專利、135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獲得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和行業協會科技獎項。
龍軟科技系列核心技術可以有效滿足礦山對安全生產空間信息管理的綜合需求,在實現煤礦空間信息管理軟件的國產化、代替軟件進口的同時,改變了煤礦安全生產的傳統管理模式,使國內煤礦空間信息處理關鍵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由于煤炭安全生產管理信息化領域目前尚沒有權威的市場占有率相關數據,龍軟科技表示,難以統計市場份額情況。從業務實質、技術熟悉、行業屬性角度來看,公司在國內主要競爭對手為上市公司梅安森、天地科技以及新三板公司精英科技。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龍軟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933.49萬元、1.07億元、1.25億元;同期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302.01萬元、2160.19萬元、3114.73萬元。2016年至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009.21萬元、1048.43萬元和1158.51萬元,占同期營收比重分別為12.72%、9.77%、9.23%。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技術研發人員30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9.43%。
除了為煤炭行業提供信息服務,龍軟科技還能夠為政府應急和安全監管部門、科研院所、安全生產服務機構、工業園區、高危行業企業提供現代信息技術與安全生產深度融合的智慧應急、智慧安監整體解決方案。不過,從收入構成看,智慧安監應急救援系統產品近年來對公司營收貢獻金額持續減少,占比持續走低。
毛利率走低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龍軟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60.02%、54.2%和53.07%,呈逐年下降態勢,但高于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2016年-2017年,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分別為47.18%、49.95%。
對于綜合毛利率下滑的原因,龍軟科技表示,LongRuan GIS專業應用軟件開發是公司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具有個性化、差異化、單項合同金額較高等特點,毛利率波動受單一大合同影響較大;同時,公司面向智能開采的開發項目實施創新點較多,研發持續增長等因素導致項目實施成本增長。
在招股說明書中,龍軟科技披露存在客戶集中度較高的風險。2016年至2018年,公司來自于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1.47%、70.1%和57.82%。對于客戶集中度較高的原因,公司解釋稱,煤炭行業持續兼并整合,集中度不斷提高;同時,隨著技術水平提升,公司單項合同金額較高,客戶群越來越向大中型煤炭集團企業集中。
業績增長的同時,龍軟科技應收賬款規模逐年提高。2016年末、2017年末及2018年末,龍軟科技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為1.07億元、1.31億元和1.56億元,占同期末流動資產比例分別為68.29%、70.01%和76.83%。公司稱,客戶群體以國有大中型煤炭生產企業為主,其內部采購資金的劃撥、審批等多需要履行較為嚴格的審批程序;另外,公司提供的信息化產品及服務在煤炭生產企業的實施需要一段時間試運行,客戶一般會要求預留一部分質量保證金,故造成公司收款進度較慢。
此次科創板上市,龍軟科技擬募資2.55億元,將用于礦山安全生產大數據云服務平臺項目、智慧礦山物聯網管控平臺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事實上,2014年龍軟科技便申請在創業板上市,最終于2015年8月被發審委否決。彼時發審委問詢的主要意見便包括應收款項回款較慢等內容。此外,2012年至2014年,龍軟科技凈利潤逐年下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逐年減少,發審委對于公司所處行業的經營環境是否已經或將發生重大變化,并將對公司后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提出質疑。
之后,龍軟科技2015年11月掛牌新三板,并在2017年完成一次股票發行用于激勵核心員工及公司高管。2018年10月,“為適應公司長期戰略發展規劃及配合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需要,進一步整合公司業務,降低運營成本”,公司從新三板摘牌。
應收賬款等受關注
目前龍軟科技已經過三輪問詢,上交所對公司提出了51個問題,核心技術先進性、科研實力和獲獎情況、應收賬款等是關注重點。
在第一輪問詢中,上交所指出,龍軟科技稱在智能礦山工業軟件方面,公司的技術實力及研發能力處于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多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上交所要求龍軟科技補充披露核心技術中能夠衡量公司核心競爭力或者技術實力的關鍵指標、具體表征及可比公司比較情況;補充披露公司核心技術取得獲得替代的難易程度,是否存在被其他技術代替、淘汰的風險。
對此,龍軟科技表示,除掌握GIS通用技術外,還對煤炭行業專業知識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同時需持續跟蹤行業技術的發展,并對行業客戶需求進行快速反應。公司通過持續不斷研發投入并與行業發展、客戶實踐需求緊密結合,具有較強的技術壁壘,獲取難度較大,被其他技術代替、淘汰的風險較低。
招股說明書披露,龍軟科技相關技術和產品先后榮獲各種獎項20余項,但未完整披露與其他主體共同申報取得22個獎項的主要完成單位、主要完成人和完成情況。對此,上交所要求龍軟科技補充披露,并說明公司在其中承擔的角色和地位,以及上述獲獎情況能否說明公司的科研實力和成果情況。
對于上述疑問,龍軟科技表示,獲獎中的項目均為公司通過自主創新研發,并成功商業化實施的項目,是公司技術實力與客戶實踐需求結合的體現。保薦機構認為,龍軟科技上述項目獲得相關權威部門予以獎項認定,是公司科研實力及成果的客觀體現。
在二三輪問詢中,上交所對龍軟科技應收賬款、收入確認方式等多次提出疑問。例如,要求龍軟科技結合業務流程,進一步披露各項業務收入確認的具體依據,詳細列明是初驗還是終驗階段確認收入;應收賬款方面,要求公司進一步披露報告期各期末主要客戶應收賬款的形成時間、是否如期還款及原因、公司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賬齡的統計方法等;要求公司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的同行業可比公司,進一步分析披露計提壞賬對業績的影響、并進行重大事項提示。龍軟科技對此一一作出解釋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