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聚德利潤又腰斬了 烤鴨第一股“消瘦”的六年發生了什么
- 2019年07月29日 來源:中新經緯
提要:近日,全聚德發布的半年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下滑13.43%,創下上市以來最大跌幅;歸母凈利潤大跌58.51%,而2018年全年,全聚德的歸母凈利潤才剛剛經歷過一次46.29%的“腰斬式”下跌。
近日,全聚德發布的半年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營業收入下滑13.43%,創下上市以來最大跌幅;歸母凈利潤大跌58.51%,而2018年全年,全聚德的歸母凈利潤才剛剛經歷過一次46.29%的“腰斬式”下跌。
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全聚德的業績就已經開始走下坡路,2012年-2018年,全聚德的營業收入19.44億元下滑至17.77億元,凈利潤則從1.52億元下滑至7304.22萬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沒有及時適應中國餐飲市場的變化以及抓住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需求,是近年來全聚德業績持續下滑的主要原因。未來,缺乏場景升級與性價比的老字號運營模式,或許再難贏得新生代消費者們的青睞。
中華第一烤鴨股已“消瘦”6年
2007年,全聚德在深交所掛牌上市。當時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是提供以“全聚德”品牌高檔烤鴨系列菜品為主的餐飲服務,一共擁有9家直營店,61家特許加盟店。除此之外,公司還擁有肉食品、面食品生產基地以及北京市仿膳飯莊、北京市豐澤園飯店和北京市四川飯店的資產。
2007年-2012年,全聚德的業績實現連續增長,公司的營業收入也從9.17億元增長至19.44億元,增幅達到112%,凈利潤也從6432萬元一路增長至1.52億元,增幅達到136%。
不過,在2012年之后,全聚德的營收和凈利就開始走下坡路,2013年,全聚德的營業收入出現了上市之后的首次下滑,幅度為2.13%,而歸母凈利潤則大幅下跌27.62%。
對于2013年業績下滑的原因,全聚德在當年的年報中表示,自2012年年初開始,全國餐飲市場增速放緩,原材料、人工、物業等經營剛性成本上升、利潤大幅下挫、供求結構性調整使餐飲企業陷于微利或無利的窘境。未來公司將立足“中華第一烤鴨店”定位,開拓家庭宴請、朋友宴請、商務宴請等消費市場。
然而全聚德的開拓市場的舉措并未帶來太多的改變,在2013年-2018年的6年間,全聚德的營業收入僅有2年實現小幅增長,從2012年巔峰時的19.44億元下滑至2018年的17.77億元,而凈利潤則有2年出現大跌,從2012年的1.52億元下滑至2018年的7304.22萬元。
而作為對比,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從2013年-2018年,盡管中國餐飲業的增速有所放緩,但是整個行業收入仍然從2013年的2.56萬億元一路上漲至2018年的4.27萬億元。
中國餐飲市場保持穩定增長的6年的同時,全聚德不斷“消瘦”了6年。
升級的消費,“保守”的全聚德
盡管在2013年的年報中,全聚德就已經意識到全國餐飲市場增速放緩,并提出開拓家庭宴請、朋友宴請、商務宴請等消費市場的目標,但是從財務數據來看,在2013年之后,全聚德的投資動作卻愈發的“保守”。
Wind數據顯示,2007年-2013年的大多數年份里,全聚德的現金大多維持在2-3億元之間,然而也正是從營業收入首次出現下滑的2013年開始,全聚德的現金開始增加,從2013年底的2.68億元增長至2018年底的9.92億元。
現金儲備的大量增加,從側面反映了全聚德在投資上的保守態度,與2012年以前動輒上億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凈額相比,2012年之后,全聚德在投資活動上的凈額,大多時候在4000萬元以下。
2019年一季報顯示,全聚德的現金出現大幅度的下滑,從2018年底的9.92億元下跌至2019年3月底的4.01億元。但仔細查看財報數據可以發現,2019年一季度,全聚德新增了5.75億元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全聚德在一季報中解釋稱,貨幣資金的下滑與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增加,主要是公司將閑置資金拿去購買結構性存款所致。
朱丹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2012年開始,中國餐飲市場進入了消費升級的時期,新生代逐漸成為了消費的主流群體。對于這一群體來說,全聚德不僅難以在性價比上與小龍蝦、火鍋等產品競爭,而且高油高脂的烤鴨,也并不符合新生代消費群體的飲食理念。
在這種變化之下,近年來,全聚德的客戶群體也在逐漸改變,家庭、商務宴請的收入比例逐漸降低,旅游團則成為了全聚德的主要客戶。而旅游團消費餐標低,數量有限的特點,也成了影響全聚德營收利潤持續下滑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全聚德過去幾年的表現,也說明了目前全聚德的機制并不足以匹配新生代的核心需求、適應消費升級背景下中國餐飲市場的變化。未來,缺乏性價比與場景升級的老字號運營模式,或許再難贏得新生代消費者們的青睞。”朱丹蓬說道